从巴彦县龙泉林场出发,经过一路颠簸,进入了巴彦县与木兰县交界的骆驼砬子峰脚下的“驼峰绿色养殖基地”。经人介绍才知道,迎接我们的竟然是养殖基地的二十几岁的女主人――刘丽。刘丽和她的丈夫房椿滨经历了从一名东北农大的毕业生到放弃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家乡“女承父业”的故事。 没毕业已插手基地管理 我们被女主人请到了宽敞且装饰高档的客厅里,她介绍说,养殖基地是父亲刘建奇一手建成的,她上大学前就已插手管理基地。2001年,刘丽考入东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她那时的目标是,把所学专业都能发挥到自己家的养殖事业上。每逢节假日,刘丽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猪长得怎么样,是不是按照她的管理模式操作的。转眼就到了2005年,刘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回到家就接管了养殖基地的全部工作。谈到管理模式,她说:“我的所谓管理模式是与传统的民间饲养方式不同,民间的饲养方式承袭了在自家院里养猪,猪容易得病,另外,喂养的方式也不同。”她管理的模式是科学养殖:体现在饲养、药物、保健、科学使用疫苗、饲喂方式、产前产后的保健及种猪的营养等等。 她把公婆都接到养殖基地 2006年10月1日,刘丽与他同系的同学房椿滨结婚。小夫妻的分工是刘丽负责基地的全部管理,丈夫负责跑外和采购等。不久,她和丈夫又把远在依兰县城居住的公婆接过来帮助管理基地。谈到她丈夫毕业后的去向时,刘丽说,毕业后,南方的“生态尔生物有限公司”曾高薪聘请房椿滨,但他最终还是因为刘丽深山里的事业而放弃了。记者看到,她家的猪舍全部是成栋的砖瓦房,种猪、母猪、仔猪、育肥猪全部分开饲养。喂料、防疫、注射、接生全部由她亲手操作。记者看到,占地4公顷的养殖基地已经被6栋几十米长的猪舍占据。现在包括育肥猪、仔猪、种猪等在内存栏达到6000头。 “刘家给我们的仔猪都是成本价” 在养殖场后侧的林子里,刘家的几千只“森林鸡”都散放这里,如果有时间还能看到山上养殖的林蛙。刘丽靠养猪富了,林场的职工也跟着沾光受益。苏云华现在养的77头育肥猪的仔猪都是在刘丽家花成本钱买的,特别是今年仔猪价格高于市场的几倍,可刘家仍然按原来的成本价给他们。据了解,这些年巴彦县的公益事业刘家从来都没落下。今年刘丽的父亲又在水库旁的茂密林子里盖起了一座老年公寓,她要让林场的退休职工晚年在这里享福。刘丽和父亲为发展林业产业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巴彦县和林业部门的首肯,去年,刘丽的“驼峰绿色养殖基地”成为哈市十大畜牧龙头企业之一。
标签: 《民法典》正式完整版 、 2021年民法典新规全文 、 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 、 民法顺口溜 、 2021年民法典新版全文